文章來源:Ben Shi / 奧登資訊
在這幾年疫情影響之下,許多行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,因此 BCP(Business Continuity Plan,企業持續營運計劃)又再度被企業重提與檢視,而作為 BCP 的重點,核心系統災難備援(DR)的規劃也成為 IT 優先考慮的專案項目。其中雲備援(DR to Cloud)的方式,不論在預算、彈性等方面都有相當程度的優勢,在具備數位轉型企圖的企業中,尤其受到青睞。
那麼要實現一般地端系統的災備上雲,在技術上究竟有哪些選擇呢?這可以分成以下幾個部分來談:
一、不使用自動化工具
這部分又可以分為前端 Web/APP 層 與後端 Database 層,有些系統在前端異動通常限定在幾個特定檔案,這時可以採用 排程 Rsync 等方式更新這些項目,而後端則通常會用資料庫複寫工具來進行,需要視資料庫種類及授權來選擇作法,例如 Oracle Database 可採用 ADG(Active Data Guard) 進行資料同步,MS SQL 則用 Log shipping 或 Always On 等。
上述作法雖然可行,但每個DR環節的資料複寫方式都是各自獨立,系統複雜度相對較高,人為操作也較多,這就導致可能的失誤及 RTO 也會相應提高。因此對於更傾向 IT自 動化及有較嚴格 RTO 條件的企業,我們建議使用另一種方式:
二、使用自動化工具施作
採用 DR 自動化工具進行資料複寫,通常需要在雲端建立一台專屬管理伺服器,透過其統一的介面進行簡單操作,可以很好的監控全部系統的資料複寫狀態,隨時關注過程。並且可根據不同 RTO/RPO 條件選擇不同 DR 模式,使雲端伺服器平常時規格精簡甚至不開啟,費用較低,真正災難發生時再進行規格回調,全力支援。
自動化工具通常也支援 Any to Any,擁有更多的調整彈性,可在混合雲模式下將負載遷移至其他雲端(例如從費用較高的 AWS 遷移至較低的 Oracle Cloud ),可以隨時應對企業的營運計畫而調整IT架構。
如果企業有計劃進行較大規模的災備上雲並希望 DR 過程可靠且 RTO 較低,或是已使用多種公有雲建立混合雲的基礎架構,還是建議使用自動化工具工法,能有效提高流程容錯及彈性,讓企業順暢地迎向雲轉型的未來!
コメント